当前电池级四氧化三锰市场受双下游需求拉动,增长动能强劲:LMO 领域受益电动两轮车、低端数码需求扩张,2025 年产量预计增 5% 以上,企业偏好其替代传统锰源;LMFP 商业化加速,头部企业启动规模化试产,其成主流锰源,2026 年需求占比将破 25%。供应端龙头中钢天源主导扩产,湖南、湖北贡献超 70% 产能,锰片法占高端市场,硫酸锰法企业加速技改。成本端锰原料价稳,头部企业通过一体化布局或长协对冲风险。短期 “金九银十” 效应叠加需求,预计 10 月该产品价格稳中有升,主流报价区间有望上探 13000 元 / 吨......
需求端:双下游拉动,增长动能强劲
锰酸锂(LMO)领域:受电动两轮车与低端数码需求扩张带动,2025 年国内 LMO 产量预计同比增长 5% 以上。随着 LMO 行业竞争加剧,企业为优化成本结构,更倾向于选择性价比更高的四氧化三锰替代传统锰源,推动单吨 LMO 消耗量提升 8%-10%。
磷酸锰铁锂(LMFP)领域:作为下一代动力电池正极材料的重要方向,LMFP 商业化进程加速,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头部企业已启动规模化试产。由于四氧化三锰具有杂质含量低、电化学性能稳定的优势,已成为 LMFP 生产的主流锰源选择,预计 2026年该领域需求占比将突破 25%。
供应端:龙头扩产主导,工艺迭代加速
供应端呈现 “头部集中、工艺升级” 的显著特征。产能扩张主要由龙头企业中钢天源主导。区域分布上,湖南、湖北等锰资源富集区凭借原料与产业链优势,贡献了全国 70% 以上的电池级产能。
工艺路线竞争加剧推动行业升级。锰片法因产品纯度高、粒径分布均匀,在高端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尤其获得 LMFP 企业的青睐;而硫酸锰法企业则面临成本与品质的双重压力,部分中小型企业已开始技术改造以提升产品竞争力。
成本端:原料价格企稳,成本支撑稳固
电池级四氧化三锰的生产成本主要受锰原料价格影响,占比达 60% 以上。9 月电解锰市场价格保持稳定。锰矿方面,国内锰矿价格虽有波动,但头部企业通过一体化布局或长期协议采购,有效对冲了原料波动风险,成本稳定性显著优于中小型企业。
短期来看,“金九银十” 旺季效应将持续释放,LMFP 试产订单与 LMO 备货需求形成叠加,预计 10 月电池级四氧化三锰价格将维持稳中有升态势,主流报价区间有望上探至 13000元 / 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