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下载
掌上有色App
客服
021-31330333
工作日8:30-17:30
APP
掌上有色下载
进群
终端

晶科、隆基、晶澳、天合 组件四寡头集体“破界”

发布时间:2025-05-16 10:07
9389篇

作品

刚刚结束的财报披露季,光伏组件行业可谓一片惨淡,或许“破界”早已成为诸多企业的战略之一。 事实上,这也是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下的必然路径,多元一体或将是新能源企业的统一选择。

刚刚结束的财报披露季,光伏组件行业可谓一片惨淡,或许“破界”早已成为诸多企业的战略之一。

事实上,这也是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下的必然路径,多元一体或将是新能源企业的统一选择。

组件四寡头

光伏制造行业的惨烈同样展现在头部企业。

聚焦组件环节,此前北极星根据企业披露数据以及调研情况公布了今年一季度的组件出货量排名情况(2025年Q1光伏组件出货量TOP20),晶科、隆基、晶澳、天合依旧稳居TOP4。2024年度,晶科、隆基、晶澳、天合组件出货量合计超过300GW,占全球光伏新增装机近60%。

这一格局自2018年后便稳定至今,虽排位会有上下浮动,但四家企业无一缺席,四大组件寡头无可争议。七年间,四大巨头的年度组件出货量也由不足10GW狂飙至70GW+甚至直追百吉瓦。

实际上,除市占率外,四大组件寡头的护城河更是建立于技术领先。2024年下半年,技术迭代风暴口,隆基率先推出基于HPBC 2.0技术的全新组件新品Hi-MO X10,将组件量产效率拉高至24.8%。紧随其后,晶科、天合、晶澳纷纷官宣新品,同样追至24.8%。

据年报披露,隆基预计到2025年底HPBC 2.0电池、组件产能将达到50GW;晶科预计2025年将完成40%以上产能的升级改造,年底前将形成40-50GW高功率TOPCon产能。

此外,四大头部早已在下一代产业技术上展开角力。如晶科钙钛矿/TOPCon叠层电池经权威第三方机构检测转化效率高达34.22%;天合自主研发的210大尺寸钙钛矿/晶体硅两端叠层电池组件(面积3.1 m²)经认证峰值功率达808W,是全球首块功率突破800W门槛的工业标准尺寸光伏组件产品;隆基自主研发的杂化背接触晶硅太阳电池(HIBC)转换效率突破27.81%,晶硅-钙钛矿叠层太阳电池转换效率高达34.85%。

只是产能供需矛盾未解,行业周期底部挣扎之下,头部企业也难逃亏损命运。2024年度,除晶科保持盈利外,其他三巨头净利润均大幅亏损。今年一季度,四大巨头净利润更是无不为负。由此,对于2025年组件出货目标,晶科、隆基、天合仅预期同比微涨。

集体 “破界”

跳出泥潭抑或抢抓市场红利,可以发现的是,四大巨头正加快“跳出”组件,而集体盯上的正是未来电力系统中新能源不可或缺的搭档——储能,毫无疑问这也是行业普遍亏损之下少有的盈利派的关键所在。

当然,无论是技术协同抑或市场协同,光伏企业跨界储能早已开启,尤以逆变器企业为甚,而组件企业无疑正呈加速之势。

其中晶科早在2020年底便在其经营范围新增了储能业务。财报显示,2024年度晶科储能系统出货量突破1GWh,今年晶科意欲将这一数字一举改写为6GWh,同比增长500%,足以显示了2025年晶科的发力重心。

天合的储能足迹更早。2015年,高纪凡挂帅成立天合储能,至此也宣告了天合正式跨界进军储能行业。2024年,天合储能舱及系统累计出货超过10GWh,储能电池、直流电池舱及交直流产品组合产能达到16GWh。2025年,天合储能系统业务计划实现出货量8~10GWh。

值得重视的是,相比其他头部企业, 天合“破界”显然更加坚决,除储能业务外,支架、系统解决方案、数字能源服务等业务早已全面开花。从今年起,天合也全力推进战略转型,致力于从光伏产品制造商转型升级为光伏及储能智慧能源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并向市场亮出强大决心,未来系统解决方案、数字能源服务营收占比将超50%。

在储能业务加速的还有晶澳。据财报介绍,围绕分布式户用、分布式商用以及集中式光伏电站,晶澳推出了3个系列的储能系统产品,可广泛适用于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各个场景。储能业绩,晶澳虽并未具体披露,但从营收构成来看,储能业务贡献微乎其微。

不同于前三家企业,隆基于储能圈外似乎经历了更长时间的徘徊。去年的一份投资者交流纪要中显示,隆基绿能总裁李振国曾表态隆基会考虑把储能作为第二曲线,把氢能当作为第三曲线。但这很快遭到了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的辟谣,他表示隆基仍坚定发展氢能。

不过,在最近的一次媒体对话中,李振国再次释放出清晰的信号,他介绍:“在组件业务之外其他业务领域的布局定位想得更清楚了,隆基会继续往后延展场景化的应用,包括跟储能结合、发展氢氨醇等业务。”并且李振国还透露,今年氢能业务会有所收缩,但这并不代表着不看好。

相比战略上的迟疑,隆基的行动显然神速。4月22日,青岛盛隆新能源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注册资本100万元,经营范围包含发电技术服务、储能技术服务等。该公司正是由西安隆基清洁能源有限公司100%持股,为隆基绿能的全资孙公司。

其实不仅仅是头部企业,今年以来多家光伏企业挽救颓势,同样选择了向储能进攻,如异质结新贵琏升科技拟筹划收购兴储世纪、易成新能拿下控股股东河南平煤神马储能公司80%股权等。

只是在30%+的高毛利率趋势下,储能拥趸虽仍旧前赴后继,但市场拥挤之下极致内卷、行业洗牌已现,在此储能还能成为光伏企业脱困的新引擎吗?

硅采购商机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