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关税壁垒升级 中国铝材及铝制品对墨出口韧性与挑战并存【SMM分析】
【SMM分析:墨西哥关税壁垒升级 中国铝材及铝制品对墨出口韧性与挑战并存】作为全球铝产业链重要参与者,中国铝材及铝制品对墨西哥出口在近年来的贸易摩擦中呈现出复杂的 “韧性与挑战” 并存格局。近年来,中墨贸易关系因墨西哥多次单方面加征关税及限制措施而陷入紧张,呈现 “墨西哥主动施压、中国精准反制” 的博弈格局。结合 SMM 独家监测的 2023-2025 年月度出口数据及墨西哥最新关税政策动态,我们从政策冲击、数据趋势、原因和影响、行业应对四个维度展开深度分析。
SMM 2025年10月31日讯:
作为全球铝产业链重要参与者,中国铝材及铝制品对墨西哥出口在近年来的贸易摩擦中呈现出复杂的 “韧性与挑战” 并存格局。近年来,中墨贸易关系因墨西哥多次单方面加征关税及限制措施而陷入紧张,呈现 “墨西哥主动施压、中国精准反制” 的博弈格局。结合 SMM 独家监测的 2023-2025 年月度出口数据及墨西哥最新关税政策动态,我们从政策冲击、数据趋势、原因和影响、行业应对四个维度展开深度分析。
一、关税政策冲击:最新清单公布,墨西哥正式对中国1400种产品加征关税,税率最高可达50%
2025 年 10 月 29 日,墨西哥参议院正式批准了总统克劳迪娅·谢因鲍姆提出的2026年预算收入提案,这一提案是谢因鲍姆“墨西哥计划”(Plan México)的一部分,旨在提升国内生产、减少进口依赖,并提升经济主权。该提案于 9 月提交众议院,并因执政党莫雷纳(Morena)及其盟友在国会的多数席位而顺利通过。关税改革是改提案的核心组成部分,该改革修改《一般进出口税法》,针对非自由贸易协定(FTA)国家(如中国)的进口商品征收临时关税。预计每年产生约 700 亿比索(约 37.6 亿美元)收入。中国是墨西哥第二大进口来源国,占墨西哥总进口的 19.96%,此举可能导致进口成本上升和通胀压力。
覆盖范围:涉及 1371 个关税代码,占墨西哥所有关税代码的 16.8%。主要针对约 1400 多种产品,重点是关键产业,以减少对亚洲(尤其是中国)的贸易逆差。
产品与行业:关税主要针对汽车、纺织、塑料、钢铝(以反倾销保护为目的,影响248个关税代码)、服装、玩具、鞋类、家具、纸张和玻璃等行业。其中,铝制品(Aluminum products):包括铝板、铝合金等,主要针对亚洲进口,税率从原来的 0-30% 提升至 25-50%。
新税率:10%、20%、25%、30%、35% 和 50% 不等,视产品和国家而定。总体税率结构:10-15%:针对原材料/简单中间品; 20-35%:针对中间组件/半成品 ;35-50%:针对成品/高价值品。
适用国家:适用于中国、东南亚国家、韩国、印度、俄罗斯、土耳其等非 FTA 国家(墨西哥与约 50 国有 FTA)。
关税有效期:加征关税有效期至 2026 年 12 月 31 日,可延长。
二、出口数据全景:铝材依赖度偏高,铝制品占比温和但政策风险集聚
(一)铝材对墨出口:份额波动中显韧性,关税敏感期现承压迹象
从 SMM 监测的中国铝材对墨西哥出口数据来看(图 1),2023-2025 年中国铝材对墨出口占总出口比例呈现明显波动特征:

高峰阶段:2024 年 2-4 月、2025 年 3-5 月等多个时段,占比攀升至11%-12%,反映墨西哥市场在特定周期内对中国铝材的需求黏性。
承压阶段:2024 年 10 月占比骤降至7%,2025 年 6 月短暂回落至9%,与墨西哥同期启动铝制品反倾销调查、酝酿关税改革的时间节点高度契合,显示政策风声已对贸易流产生扰动。
出口量维度:中国铝材对墨月度出口量多数时段维持在3.5-5.8 万吨区间,2024 年 11 月一度达到6.3 万吨,说明即便在贸易摩擦背景下,墨西哥仍为中国铝材重要出口目的地。
(二)铝制品对墨出口:占比温和但行业针对性关税冲击明确
反观中国铝制品对墨西哥出口(图 2),其占中国铝制品总出口的比例整体维持在 1%-2.5% 区间,虽低于铝材依赖度,但政策对该领域的 “精准打击” 不容忽视:

产品覆盖:墨西哥 2025 年关税改革提案明确将铝制品(如铝板、铝合金)纳入 10%-50% 的加税范围,同时 2025 年 3 月启动的铝条杆型材反倾销调查,直接瞄准中国铝制品优势品类。
数据关联:2025 年 1-2 月铝制品对墨出口占比短暂回落至1.5%-2%,与彼时墨西哥酝酿关税改革的时间窗口形成呼应,显示企业存在提前调整贸易策略的行为。
三、原因及影响:从产业保护到地缘博弈,多重因素驱动限制升级
(一)墨西哥对华铝产品关税政策的系统性升级,本质是美国 “近岸外包” 战略施压、本土产业保护诉求与贸易逆差改善目标的多重叠加:
(1)USMCA 框架下的美国胁迫:阻断中国铝材 “借道入美” 通道
墨西哥作为《美墨加协定》(USMCA)成员,在铝产品原产地规则上被迫向美国妥协 ——2024 年 7 月调整的规则要求原铝及熔铸环节必须在美墨加三国完成,否则对含中国铝的产品加征 10% 关税。这一规则直接削弱中国铝材通过墨西哥进入美国市场的可能性,迫使中国对墨铝材出口更多聚焦墨西哥本土需求,市场空间被人为压缩。
(2)本土产业保护:试图构建 “50% 本土供应链” 的野心
墨西哥汽车、建筑等铝消费主力行业长期依赖中国进口,其加税意图明确指向 “提升本土供应链比例至 50% 以上”。以铝型材为例,墨西哥本土产能不足,长期依赖中国进口满足建筑、工业领域需求,加税与反倾销调查的组合拳,本质是为本土铝加工企业争取市场份额与成长时间。
(3)贸易逆差驱动:710 亿美元逆差下的 “增收 + 脱钩” 双重目标
2024 年中墨贸易逆差达 710.67 亿美元,墨西哥试图通过对铝等重点商品加税,一方面填补预算缺口(如 2026 年预算提案预计增收 37.6 亿美元),另一方面推动贸易结构 “去中国化”,契合其 “经济主权” 战略叙事。
(二)关税政策对中国铝材及铝制品出口的影响
(1)出口成本上升:墨西哥加征关税直接导致中国铝材和铝制品在墨西哥市场的进口成本上升。为了保持市场竞争力,中国出口商可能需要承担部分或全部关税成本,这将压缩其利润空间。
(2)出口量下降:随着进口成本的上升,墨西哥进口商可能会减少对中国铝材和铝制品的采购量。这将导致中国相关产品的出口量下降,进而影响相关企业的生产和经营。
(3)市场结构调整:墨西哥关税政策的调整可能促使中国铝材和铝制品出口商寻求其他市场机会,以分散风险。同时,这也可能加速中国铝材和铝制品行业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四、行业应对与趋势展望:韧性突围,从 “价格竞争” 到 “价值竞争”
面对墨西哥关税壁垒升级,中国铝材及铝制品行业需从市场布局、产品升级、政策博弈三方面构建应对策略:
(一)市场多元化:拉美内部渗透与新兴市场开拓
出口商应寻求多元化市场布局,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通过开拓新的市场渠道,分散风险并寻找新的增长点。墨西哥市场受挫后,可加大对巴西、阿根廷等拉美国家的铝材需求挖掘,同时布局东南亚、中东等基建驱动型市场,分散单一市场风险。从数据看,中国铝材对非墨市场的出口韧性仍在,具备结构调整的基础。
(二)产品高端化:从 “大路货” 到 “高附加值制品”
通过技术创新和品质提升,提高中国铝材和铝制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这将有助于在关税政策下保持市场竞争力。墨西哥加税主要针对中低端铝制品,行业可加速向工业型材、汽车用铝合金、高端铝箔等领域升级,通过技术壁垒削弱关税冲击。例如,开发适配墨西哥本土车企的轻量化铝合金部件,以 “技术合作 + 本地配套” 模式突破贸易限制。
(三)政策博弈:技术性磋商与 WTO 规则运用
加强与墨西哥及其他国家的经贸合作,推动双边或多边贸易协定的签订。通过国际合作降低贸易壁垒,为中国铝材和铝制品的出口创造更有利的环境。中国已启动贸易投资壁垒调查与碧根果反倾销调查,后续可依托 WTO 框架,针对墨西哥关税政策的 “歧视性” 与 “违规性” 开展申诉,同时通过中墨双边技术性磋商,争取铝产品关税豁免或税率下调空间(如 2025 年 10 月墨西哥暂停关税提案审议,为磋商创造了窗口期)。
综上,墨西哥关税壁垒给中国铝材及铝制品出口带来短期挑战,但行业的韧性与转型潜力明确。未来竞争的核心,将从 “价格优势” 转向 “技术 + 服务 + 本地化” 的综合价值竞争,唯有如此,才能在贸易摩擦常态化的背景下实现可持续增长。
附政策整理:近年来,墨西哥对华关税政策的系统性升级(2023~2025的关税政策)
1. 2025 年关税改革提案引发轩然大波
政策内容:2025 年 9 月 10 日,墨西哥公布《2026 年预算收入提案》,计划对 1371 种非自贸协定国家商品加征 10%-50% 关税,涵盖汽车、钢铁、铝制品、纺织品等核心品类,预计年增收 700 亿比索(约 37.6 亿美元)。其中,铝制品(铝板、铝合金)税率 10%-50%,直接冲击中国对墨出口优势产品。
政治动因:
美国施压:墨西哥在 USMCA 框架下受美国胁迫,需配合其 “近岸外包” 战略,限制中国商品通过墨西哥进入美国。
产业保护:墨西哥汽车、纺织等行业长期依赖中国进口,加税旨在提升本土供应链比例至 50% 以上。
财政增收:2024 年中墨贸易逆差达 710.67 亿美元,墨政府试图通过关税减少对华依赖并填补预算缺口。
后续转折:在中国于 9 月 25 日启动贸易投资壁垒调查和碧根果反倾销调查后,墨西哥总统辛鲍姆于 10 月 9 日宣布暂停审议该提案,称将与中国 “技术性磋商” 后再行立法。
2. 2025 年多领域关税密集调整
铝制品反倾销调查:2025 年 3 月 5 日,墨西哥对原产于中国的铝条杆型材启动反倾销调查,涉及税号 7604.10.02、7604.29.01 等,倾销调查期为 2023 年 7 月 1 日至 2024 年 6 月 30 日。
电动汽车反补贴税:2025 年 7 月,对国产电动汽车(含中国品牌)征收最高 35% 反补贴税,导致比亚迪等企业市场份额下滑。
低价包裹关税上调:2025 年 8 月,将价值低于 2500 美元的进口包裹关税从 19% 提至 33.5%,主要针对中国电商货品。
鞋类反补贴税终裁:2025 年 9 月,对售价低于 22.58 美元的中国鞋类(含运动鞋、凉鞋)征收 0.54-22.50 美元 / 双的反补贴税,叠加 35% 原有关税,有效期五年。
3. 2023-2024 年的渐进式限制
2023 年 8 月:上调 392 个税号商品的最惠国关税,钢铁、铝、化工等产品税率提至 25%,明确排除美加等自贸伙伴。
2024 年 12 月:对原产于中国的钢缆启动第二次反倾销日落复审调查,涉案产品包括 7312.10.01 等税号。
2024 年 7 月:在 USMCA 框架下调整铝产品原产地规则,要求原铝及熔铸环节必须在美墨加三国完成,否则对含中国铝的产品加征 10% 关税。
下载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