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下载
掌上有色App
客服
021-31330333
工作日8:30-17:30
APP
掌上有色下载
进群
终端

【SMM分析】新能源汽车电机原材料成本结构与供应链协作机制分析

来源: SMM
发布时间:2025-08-17 15:33

一、核心原材料成本占比:磁材主导、金属材料协同​

新能源汽车电机的成本结构高度集中于四大核心材料:​​钕铁硼永磁体、硅钢片、漆包线(铜/铝)、铝合金结构件​​。根据行业数据,永磁同步电机(占新能源车型80%以上)的成本分布如下:

​​钕铁硼永磁体​​:占原材料成本的30%-45%,为最大成本项。高性能钕铁硼(如内禀矫顽力Hcj>20kOe)是转子磁场的核心来源,单台电机用量4-6kg,受稀土镨钕价格波动影响显著。在镨钕价格大幅上涨的情况下,对电机企业的成本构成一定影响。

​​硅钢片​​:占原材料成本的15%-20%。冷轧无取向硅钢(牌号50W350)构成定转子铁芯,单机用量80-120kg。其成本受铁矿石及合金元素价格传导,高牌号硅钢(低铁损、高磁导率)溢价可达普通型号的20%。

​​漆包线​​:占原材料成本的15%-25%。铜漆包线(导电率5.96×10⁷ S/m)是定子绕组的主流选择,单机用量25-40kg。铜价波动直接影响成本,同样对新能源电机造成影响

​​铝合金​​:占原材料成本的10%-15%。用于电机外壳、端盖等结构件,轻量化需求推动其渗透率提升。新型稀土铝合金(添加镧元素)成本比传统铸铝低30%,抗拉强度达265MPa,在部分车型中得到应用

二、交易规则:主机厂主导设计、磁材定制化驱动供应链​​

新能源汽车电机的供应链协作遵循 ​​“主机厂→电机厂→磁材厂”​​ 的​​三级定制化模式​​,核心逻辑在于技术门槛与成本权重的差异化分配:

​​主机厂定义技术规格​​:下游车企(如比亚迪、特斯拉)根据车型定位(续航、功率、NVH)制定电机性能参数(如峰值功率150kW、最高转速16,000rpm),并将设计方案移交电机厂。

​​电机厂分解物料需求​​:

​​高门槛材料外包​​:钕铁硼磁体因涉及稀土配方(如镝铽添加量)、镀层工艺(防腐蚀)等专利技术,由电机厂将转子图纸移交磁材厂定制生产。

​​低门槛材料自储​​:漆包线、铝合金等标准化材料,电机厂通常备有安全库存(约2-4周用量),但大批量采购仍按订单执行。

​​磁材厂专线生产​​:磁材厂(如宁波韵升、英洛华)根据电机厂图纸调配稀土比例、优化取向磁场,单一定制化产线服务单一车型。磁体交货周期长达60-90天(涉及烧结、充磁),需与电机组装线严格同步。

 

三、成本博弈焦点:磁材不可替代性与基础材料灵活替代​​

原材料成本优化的路径因技术壁垒呈现两极分化:

​​钕铁硼的刚性约束​​:稀土永磁暂无规模化替代方案。无磁电机(如感应电机)因效率低(<94%)、体积大,仅用于部分入门车型。磁材成本占比高的核心原因在于​​性能与成本的强耦合​​:高矫顽力钕铁硼(耐150℃)价格比普通型号高25%,但可使电机功率密度提升20%。主机厂被迫在性能与成本间权衡。

​​铜/铝/钢的柔性替代​​:

​​铜→铝导线​​:铝漆包线成本低40%,但需增大截面积30%补偿电阻损耗,导致槽满率下降。仅在微电机(<50kW)中可行。

​​硅钢→非晶材料​​:非晶带材铁损降低70%(如云路股份产品),但成本为硅钢1.5倍且加工难度大。仅用于高端车型(广汽昊铂续航+150km),渗透率不足5%。

​​结构件轻量化​​:稀土铝合金(添加0.15%镧)成本比铸铝低30%,已逐步替代传统铜芯部件。

 

四、未来趋势:材料创新重构成本比例​​

技术演进正在重塑成本结构:

1.磁材减量革命​​:

​​晶界扩散技术​​:将镝铽集中于磁体表面(渗透层<10μm),稀土用量逐步降低。

​​回收体系建立​​:2030年钕铁硼回收率不断提高,工信部推动退役电机拆解规范

2.扁线电机普及​​:异形截面铜线提升槽满率不断提升,推动成本降低

3.超导材料应用​​:部分主机厂利用超导材料,降低磁材用量。